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前中央刚果只与以下两地有共同边界并相接壤:一是刚果(利),一是近邻葡属安哥拉(省)向北边延伸的葡属飞地卡奔达。在1958年,和它接壤的以上两个地区,连萌芽状态的政治生活都还没有,而在这一年,年青的刚果共和国却已经在法兰西共同体中,获得最广泛的自治,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发展过程也即将完成。因此,法属刚果并未从邻国受到什么政治影响,恰恰相反,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和阿巴科党(卡萨武布的政党,成员为刚果族人或利奥波德维尔省的巴刚果人)后来的关系说明:是前法属刚果对它近邻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倾向起了作用。与前法属赤道非洲其他领地的关系在前法属赤道非洲中,刚果同邻近领地很少政治联系。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说,前法属赤道非洲从来就是人为的产物,只是为了行政上管理方便而已。因此,根本法一经颁布,每个领地就各奔前程而不考虑其近邻走什么道路。乍得,在地理上是孤立的,在经济上是面向喀麦隆的,居民有相当大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就坚持它的地方主义。加蓬,一向以富庶著称,不愿充当联邦中的“奶牛”(就像象牙海岸在前法属西非中一样),就直截了当地宣布了它的分裂主义的意愿。从此,它一直坚持这个立场。 乌班吉,是其国内政治生活对刚果能有些影响的唯一领地,因为在刚果有一个波冈达的政党-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的支部。但是,在事实上,这个同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结盟的政党,在刚果的影响,只限于原籍是乌班吉的人,以及栋古县靠近边境的居民。我们在此还可以提一下:北部地区有某些分裂主义的倾向,这个地区随同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一起,向邻近的中非共和国靠拢,或作出靠拢的姿态。关于刚果国内的地理状况,使我们感到兴趣的是这种状况说明了这个国家内部的不一致。只要看看它的交通路线图,就可明显地看出这个国家分为两大地区,各有它自己的交通网,这两个交通网都以布拉柴维尔为枢纽。在人种方面也有这种南北差别。南方的刚果人一贯敌视北方的巴帖克人和姆波希人。从人口上说,南部较稠密而北部则大部地区人烟稀少(出生率高的姆波希人居住的阿利马河沿岸除外)。 最后,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南方获得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基金给予刚果的绝大部分发展贷款,有不少足以自炫的经济建设:刚果一大西洋铁路、黑角港、布拉柴维尔机场、布拉柴维尔总医院。而北部所得的贷款很有限。北部两项规模较大的经济建设:勃图阿里的水稻站和伊诺尼的模范农场,但这两项也终归失败。奎卢河水坝建成后,将使这种南北的不平衡更形严重。这样南北对立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在1958-1959年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同非洲社会主义运动对立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依地理而分,刚果大致可分为五个地区:—沿海平原是宽五十公里的狭长地带和地势较低的沙地。—马云贝高原海拔五百到八百米、满布森林、包括奎卢一尼阿里河及其支流的流域。—巴本贝高原、巴帖克高原在这个广阔的区域,遍布来源于冲积的沙石和红土的沉淀物,占刚果中部地带的绝大部分。生长的植物是矮小的(在巴帖克高原则几乎寸草不生)。此外,就是大草原以及联列成行的密集森林。—西礼高地在凯莱区、苏安克区和韦索区的西部,高于中部高原,满布赤道森林。—刚果盆地是有树木生长的低洼草原和一些定期被淹没的土地的混合地带,这个地带包括刚果河右岸姆普亚以北的地区。刚果虽然横跨赤道,由于热赤道线位于赤道以北,所以当地气候属于热带气候而不属于赤道气候。几乎在全国各地都只有两季;旱季和雨季,旱季从4月到10月。 |